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

台灣犬(台灣土狗)


台灣犬或稱台灣土狗,是一種台灣特有的犬種,因其聰明、忠心、勇敢、體能佳的特性,舊日常為台灣原住民訓練作為獵犬使用。

特徵與分類
台灣犬最遲於18世紀即有文獻記載。
清乾隆年間朱仕玠《小琉球漫誌》描述:「番犬大如黃犢,吠聲殊異。剪其雙耳,以草木蒙密,且多鉤刺,欲其馳騁無掛礙也……。捕獐鹿,發示追蹤,百不失一。」
由此可知當時台灣犬就被賦予狩獵任務。
就型態外觀言,台灣犬的特徵為三角頭,杏仁眼,耳薄且豎立,尾部豎立半捲,如彎刀,身材結實勻稱,體型中等。
雄犬精壯挺拔,雌犬溫柔秀氣。
毛色有黑色、虎斑色、白色、黑白混合花色等多種。
於犬種分佈方面,台灣犬以往曾依分佈地勢略分為平地犬種和高山犬種兩大類。
平地犬種分為平埔族犬系及中國華南犬系,高山犬種則更以台灣五大山脈(雪山山脈、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、海岸山脈、阿里山山脈)為分類,而其中高山犬種以泰雅、布農兩犬種為主。
就此觀點,可知台灣犬可大別為平地、泰雅、布農三大類。

習性
智商高、領悟力強,適合訓練為各種作業犬。
保有相當程度野性,攻擊性較強,不易和陌生人親近,但對主人極為忠心。
勇敢善獵,面對大型獵物亦不畏懼。
體力佳,耐荷重和耐粗勞。
地域性強,外人進入自動防衛。
適應環境能力佳,獨立性良好。
生活習性良好,絕不隨意大小便,不亂吠。
極具靈性,曾有台灣犬覓食照顧孤苦無依之年老主人的實例。

現況
因大量移民等因素,台灣犬與外來犬種大量雜交,目前不易找到純度高的犬隻。
1978至1980年間,日本名古屋大學太田克明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,與台灣大學畜牧系畜產研究室合作調查台灣犬。
該團隊發現平地已無法找到純種本地狗,遂轉往山區調查,以中央山脈二十處原住民村落為調查點。
在找到的160頭台灣犬隻中,有46頭判定為一級純度。
此項估計達到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(FAO)世界生物保種監督警告系統所公布的瀕臨絕種動物標準。
1990年代,台灣社會飼養台灣犬漸成風潮,台灣犬身價躍升,加上原住民狩獵文化式微,對犬隻不再重視,使得山地部落的台灣犬被平地寵物商家大量購往平地,供給一般大眾飼養。
從飼養台灣犬盛行起始,經過二、三十年來的選育、培養、改良、同型化、純化等因素,至今已經無法完全區分出族群分類,也因為飼養者的喜好而有不同風貌。
經過愛犬人士的改良和選種培育,打造出「新型態」的台灣犬,並已經向FCI申請「新犬種」正名,並且制定一套現行「標準」,各犬舍培育出的犬種雖有所差異,但已相去不遠。
另外,對於台灣犬未來的培育方向,存在著「保種」與「改良」的爭論。
支持保種論者認為應該維持台灣犬的血統純正,而支持改良論者則認為台灣犬經過數百年與外來品種雜交,已無法保持其純度,故應往「新型態」方向改良。
兩者著眼點不一,迄今仍無重大保育共識。

沒有留言: